1、电压等级怎么分类?
我国电网以电压高低分四大类:
1.1、低压网:电压≤1KV
1.2、中压网:1KV<电压≤35KV
1.3、高压网:35KV<电压≤220KV
1.4、超高压网:电压>220KV
习惯上对于常见的6KV、10KV电网电压人们称之为高压,主要是区别于低压来讲,从严格意义上分类都为中压。
2、频率都有哪些?
电力系统频率是指电力系统统一的一种允许参数,国家标准GB/T 15945-1995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规定以50Hz正弦波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标准频率(工频),并规定电力系统正常的频率标准为50Hz±0.2Hz。当系统容量较小时,可放宽到50Hz±0.5Hz。但GB/T 15945-1995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中并没有说明系统容量大小的界限,全国供用电规则中规定了供电局供电频率的允许偏差:电网容量在3000MW及以上者为0.2Hz;电网容量在3000MW以下者为0.5Hz。实际运行中,我国各跨省电力系统频率的允许偏差都保持在+0.1~-0.1Hz。因此,电压频率目前在电能质量中最有保障。
电网频率:中国50 Hz,美国和日本60 Hz
有线通讯频率:300 - 5000 Hz
无线通讯频率: 30 kHz - 3×104 MHz
3、电压允许偏差是多少?
220V单相:+5%~-10%
10KV及以下:±7%
35KV及以上:+5%~-5%
4、三相用什么颜色标识?
A相黄色
B相绿色
C相红色
中性线(零线)淡蓝
地线黄和绿双色
5、无功功率如何定义,无功补偿有哪些作用?
S= UI =P+jQ,我们将U和I的乘积定义为视在功率,用符号S来表示;将S的实部定义为有功功率,用符号P来表示;将S的虚部定义为无功功率,用符号Q来表示。
一般地,视在功率用来表征电源的容量,也就是说电源能够向负载提供多大的功率;有功功率是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功率,也就是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功率;无功功率实际上并不能给我们做有用功,但是由于在网络中一些储能元件(如:电感和电容)的存在,这部分能量又是必须的。无功功率主要用于储能元件的能量交换,它在网络中并不是被真正地消耗掉了。无功功率分为两种:电压超前于电流的无功功率称为感性的无功功率;电压滞后于电流的无功功率称为容性的无功功率。
无功补偿的作用:能够节约电能;稳定系统电压;增加变压器带载容量。
6、无功补偿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以无功补偿器(并联电容器)的安装地点来区分补偿方式,如图所示,有以下三种。
一般情况下,C1称为集中补偿;C2 、C3称为分散补偿(有时也称C2为集中补偿,C3为就地补偿);C4称为就地补偿。
1.1、集中补偿方式
如图中C1部分,将高压电容器集中安装于总降压变电所的高压母线上。
1.2、分散补偿方式
对用电负荷分散和功率因数较低的车间变电所,采用低压并联电容器安装在低压电气室的方式,如图中C2 、C3,这样可减少变压器和低压配电线路的电力损耗,提高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1.3、就地补偿方式
对容量较大,经常运转的低压用电设备,采用并联电容器对单台设备进行补偿的方式,如图C4电容器安装于电动机旁,这种方式可减少线路损耗。
7、无功补偿容量计算的4钟依据有哪些?
1.1、每月有功电度、无功电度、变压器最高负荷率。
1.2、生产负荷最高时段,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1.3、生产负荷最高时段,主受柜电压、电流、实际负载。
1.4、电费发票上,计量容量、功率因数、力调电费合计。
8、变压器损耗和网损是怎么产生的,怎么降低网损?
简单说,变压器损耗和网损是由于它们都有电阻,当有电流流过时,在电阻上就会产生有功损耗P=I2R。损耗P与电阻R的阻值大小成正比,与电流I的平方成正比。电流越大,损耗越高,同时在电路上产生的电压降也越大U=IR,使负荷端电压下降。这个电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当无功电流较大时,也就是说负荷的功率因数较低时,通过无功补偿降低无功电流,减小总电流,达到降低损耗的目的。一般情况COSФ=(0.4~0.7)时可减小损耗50%~20%。
9、电压闪变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抑制电压闪变?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下,在公共供电点处,由于冲击负荷周期性地从供电网中取用快速变动的功率,使电压快速变化,从而引起人眼对灯闪的明显感觉。此种人眼对灯闪的主观感觉称为闪变,这样闪变是由于电压的快速变化引起的,有时也称电压闪变。
抑制电压闪变有多种方法。例:对大功率电动机选择适当的降压启动方式。再就是采用动态无功补偿,在发生电压闪变时,快速跟踪无功功率(一个周期20ms)进行补偿,维持供电处电压不发生大的波动,从而抑制电压闪变。
10、谐波是怎么产生的,主要的谐波源有哪些?
谐波是由非线性用电负荷产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用电设备迅速增加,用电系统的谐波含量严重超标,危及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由于谐波引起的事故频频发生,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般说来,电力电子装置是电力系统中数量最大的谐波源。这种装置的主要类型是多相换流装置,包括整流器、逆变器和变频装置,软启动等。谐波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电力电子装置中半导体变流器等非线性负载。特别是相控装置如相控整流器,相控交流功率调整电路,其工作时为换流元件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变流器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多为非正弦波,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高次谐波,将向供电系统注入高次谐波电流,引起供电系统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
1.2、工业用电弧非线性负载。如电弧焊,电弧炉,荧光灯等,由于其伏安特性为非线性,工作时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严重,其产生的电压和电流高次谐波注入供电系统,引起供电系统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
1.3、磁饱和非线性负载。如带铁芯的变压器,电抗器等电气设备也属于非线性负载。由于铁芯磁饱和的影响,绕组的励磁电流也不是正弦波形。励磁绕组的波形畸变与磁饱和程度直接相关,即和其所加的电压有关,磁路越饱和,电流波形畸变越大,其中三次谐波电流分量最为突现。正常情况下所加电压为额定电压,铁芯基本工作在线性范围内,谐波含量不大。但轻载时电压升高,铁芯工作在饱和区,谐波含量大大增加。
1.4、电机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机也属于非线性负载,在工作时产生电压和电流谐波。
1.5、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中(特别是工业用变频器),其内部含有种种开关电源,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压型变频器等产生的高次谐波对电网的谐波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11、谐波有哪些危害?
1.1、对并联电容器的影响:
首先,增加电容器损耗。谐波电流的存在,在电容器内产生附加功率损耗;其次,增加无功输出。由于谐波的存在,电容器发出的总无功,不仅包括基波无功,尚包括谐波无功;再次,会引起谐波过电压或过电流。谐波很容易引起电容器与系统间产生串联或并联谐振,造成电容器过电压或过电流。这是由于电容器装置的参数选择不当而发生的。
上述现象均可引起电容器过热或击穿,从而导致电容器损坏,甚至爆炸起火。而发生谐振的现象,最为普遍且最严重。
1.2、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谐波从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无功,同基波无功一样,在电网内的传输,会增加网络损耗。
1.3、对电缆的影响:
由于电缆的分布电容对谐波电流有放大作用,在电网低压时,当电网电压上升而使谐波电压也升高,电缆更容易出现故障。谐波引起电缆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放电、介损和温升的增大。电缆的额定电压愈高,谐波引起的危害愈大。
1.4、对断路器的影响:
高次谐波含量较多的电流将使断路器的开断能力降低,这是因为当电流的有效值相同时,波形瞬变严重的电流,在电流过零点处电流变化率较大,消弧困难,导致断路器损坏,相对来说,真空断路器对谐波的影响则不太敏感。
1.5、对感应电动机的影响:
一般主要是引起定子绕组过热,对绕线式转子是转子过热,降低输出功率,还引起噪声和振动。
1.6、对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影响:
引起误判断、误启动、误跳闸、拒动、误控制,常引起事故或扩大停电事故。
1.7、对计算机和数控设备的影响:
计算机和数控设备是对某些形式的谐波影响相当敏感的电子器件,恶劣的电能质量可使其数据混乱、丢失记忆,程序破坏。谐波引起电脑、插件损坏的事故经常发生。
1.8、谐波对常规表计,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通信系统等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例如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引起误动、拒动事故也是经常发生的,这里就不多加说明。
12、柜体防护等级
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所起草(按照EN60529/IEC529)。IP防护等级IP为标记字母,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离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2个数字表示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两个标示数字所表示的防护等级如下表所示。
接触保护和外来物保护等级(第一个数字)
|
防水保护等级( 第二个数字)
|
第一个
数字
|
防护范围
|
第二个
数字
|
防护范围
|
名称
|
说明
|
名称
|
说明
|
0
|
无防护
|
|
0
|
无防护
|
|
1
|
防护50mm直径和更大固体外来体
|
探测器,球体直径为50mm,不应完全进入
|
1
|
水滴防护
|
垂直落下的水滴不应引起损害
|
2
|
防护12.5mm直径和更大的固体外来体
|
探测器,球体直径为12.5mm,不应完全进入
|
2
|
柜体倾斜15度时,防护水滴
|
柜体向任何一侧倾斜15度角时,垂直落下的水滴不应引起损害
|
3
|
防护2.5mm直径和更大固体外来体
|
探测器,球体直径为2.5mm,不应完全进入
|
3
|
防护溅出的水
|
以60度角从垂直线两侧溅出的水不应引起损害
|
4
|
防护1.0mm直径和更大固体外来体
|
探测器,球体直径为1.0mm,不应完全进入
|
4
|
防护喷水
|
从每个方向对准柜体的喷水都不应引起损害
|
5
|
防护灰尘
|
不可能完全阻止灰尘进入,但灰尘进入的数量不会对设备造成伤害
|
5
|
防护射水
|
从每个方向对准柜体的射水都不应引起损害
|
6
|
灰尘封闭
|
柜体内在20毫巴的低压时不应进入灰尘
|
6
|
防护强射水
|
从每个方向对准柜体的强射水都不应引起损害
|
注:探测器的直径不应穿过柜体的孔
|
7
|
防护短时浸水
|
柜体在标准压力下短时浸入水中时,不应有能引起损害的水量浸入
|
8
|
防护长期浸水
|
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浸入水中,不应有能引起损害的水量浸入
|
13、四遥五防指什么?
所谓“四遥”指遥感、遥信、遥测、遥控。
所谓“五防”指防止误合、误分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地线,防止带地线合闸,防止误入带电间隔。“五防”型高压开关柜从电气和机械联锁上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安全、可靠程度。
14、电抗率如何定义? 3次谐波较大情况下,如何设置电抗率?电抗器作用?
电抗率是电抗器的感抗XL与电容器容抗XC之比:
在无功补偿装置中,选取适当电抗率的电抗器,可保障电容器正常工作,在谐波较大的系统中,可避免发生谐振。TSC常规设计,可抑制5、7谐波,系统3次谐波严重超标情况下,抑制3次谐波最好调整电抗率,或增设3次谐波滤波器。
电抗器的作用:
1.1、抑制涌流和谐波流入电容器。
1.2、限制电容器对谐波电流放大。
15、高压SVC有几种,试述结构和特点?
SVC的类型,主要有7种:
1.1、机械投切电容器(MSC)型;
1.2、机械投切电抗器(MSR)型;
1.3、自饱和电抗器(SR)型;
1.4、闸管控制电抗器(TCR)型;
1.5、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型;
1.6、自换向式转换器(SCC)型;
1.7、电网换向式转换器(LCC)型。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型和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型。
16、低压TSC-A对称补偿与TSC-W分相补偿有什么区别?
一般说来,对工矿企业的用电负荷,大多数都是三相对称负荷,例如:电动机等。也有不对称负荷,即单相负荷,例如:单相电焊机。对于对称负荷,一般情况下,每相的功率因数是一样的。这时,在进行无功补偿时采用对称补偿方式,只要测出一相的无功,就可知道另两相的无功,此时的三相无功是相同的。而不对称负荷情况就不同了。例如:单相电焊机,在工作时不可能使三相都带相同的负荷,使各相电流不同、电压降不同。这时在补偿时,就可根据每相不同情况,进行单独补偿,以维持各相的平衡。
按传统的要求,补偿容量根据变压器容量的30%设计。现在随着各种非线性负荷的增加,电网环境日益复杂,表现在电网谐波含量加大,功率因数更低。因此,为了保证更好地补偿效果,在容量的选择上,对称补偿一般取变压器容量的40-50%,分相补偿一般取变压器容量的70-80%。
17、MSC补偿柜存在哪些问题?
传统的功率因数补偿器采用接触器作为开关投切电容器(MSC),存在以下诸多固有缺陷:
1.1、不能抑制谐波,容易引起电容器与系统串联、并联谐振,造成电容器过电流或过电压,发生爆炸事故,导致总闸跳闸。
1.2、机械触点动作速度慢,对快速频繁波动的冲击性负荷产生的无功功率不能有效补偿,不能解决这种负荷所带来的电压不稳定、闪烁变化、系统网损和降低变压器带载容量等问题。
1.3、接触器频繁投切电容器过程中,时常引起较严重的电流涌流和操作过电压现象,严重影响了装置自身的使用寿命。
1.4、投切时间不能控制,投切过程产生拉弧,多次动作后容易使结点粘连、烧毁,造成电容器死投在电网上,在夜间轻载情况下,迫使末端电压升高,烧毁用电设备。
(注:更多其它技术问题咨询,请直接与我公司联系,获取详细回复)
|